产品概况:融水糯米柚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年第92号
保护范围: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
产品标准号:DB452229/T 2-2002融水糯米柚栽培技术规程
地标地理: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外平原区年均降雨量为1824.8 毫米,无霜期320 天,年均温度19.3 ℃,极端最低温度为-3℃,最高温为38℃,≧0℃的年积温为6258℃,平均日照时数为1379.7小时,平均相对温度为79%,山区(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2—16.4℃,无霜期240天,年降雨量2194毫米。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水果的生产。融水糯米柚对土壤条件也有特定的要求。融水县境内地貌以台地为主,占84.8%。土壤以冲积沙壤土和黄红壤为主,PH值5―5.5;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融水糯米柚的生长发育。
融水糯米柚就是在大苗山独特地理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品种。
文化背景:
融水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属百越地,汉至南北朝刘宋时期为潭中县。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南梁大同元年(535年)设东宁州,隋改齐熙县为义熙县,改东宁州为融州。唐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五代十国沿袭。北宋崇宁初置清远军节度。大观元年置黔南路,帅府设于融水。元设融州路,后复为融州。明洪武十年,降融州为融县,相沿至1952年。1952年10月,确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人口171042人。1955年9月,改称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沿袭至今。融水有苗、汉、壮、侗、瑶、水等民族,全县人口48.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1.04%。
融水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县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较多,老君洞内存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咏颂诗文、题记刻石,摩崖石刻136件,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仙岩、老子山、鲤鱼岩、古鼎龙潭、茶花岭揽胜、刘公德岩、西洞风光、大旗山鸟瞰为融水镇胜景。元宝山、贝江、田头苗寨、龙女沟等生态旅游景区,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山区苗村侗寨密集,每逢民族节日,都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如赛芦笙、踩堂、拉鼓、赛马、斗马、斗鸟等。地方特产主要有糯米柚、“三防香鸭”、元宝山茶叶、重阳笋、重阳酒、香菇、木耳等。
文化积淀:
融水糯米柚是在融水大苗山独特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种植选育出来的柚类品系。融水糯米柚种植历史悠久,据《融县志》史料,于乾隆19年(公元1755年),已有种植融水糯米柚的文字记载。
融水糯米柚深受苗家人民的喜爱,被寓为吉祥、美满、团圆的象征,是传统春节亲朋好友相互赠送的贺年佳礼。每逢端午节苗家人们喜欢用柚叶放在自家门口,进新屋时用柚叶醮上醋轻扫新屋,遇到丧事时用柚叶来煮水,让亲朋好友进室前先用煮过的柚叶水洗手,柚叶具有辟邪保平安之说,是苗家人们对幸福安康生活向往的愿望。
品牌建设:
2003年融水县制定了融水糯米柚生产技术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并通过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认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业部产品认证;有2000亩融水糯米柚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900亩融水糯米柚处于两年有机食品转换认证期。2006年建立了5000亩融水糯米柚出口基地。产出融水糯米柚经广西农业部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多次在全国及全区优质柚类评比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比赛第一名,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果品奖,第四次、第五次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目前融水已注册的有“玉融”、“金钱”、“贝林”等融水糯米柚品牌,产地竞争力强,畅销湖南、贵州、四川、上海、北京等地。
得利于大苗山独特的环境气候条件,融水糯米柚独具地方特色,柚形呈梨形或近梨形,短颈,果顶中心微凹,有印环,俗称“金钱底”,此为与其它地域沙田柚相似之处;而其果肉呈蜜黄色——似蒸熟的糯米饭晶莹剔透般色泽,皮薄,可食率高,肉嫩,化渣,果汁量多,清甜,有浓郁香气;而其它地域沙田柚果肉呈淡黄色,泛白,皮较厚,可食率低,肉质偏硬,较化渣,果汁量中等,偏酸,无香气,与融水糯米柚有着明显的不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融水糯米柚产业对促进农业的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地方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已成为融水支柱产业之一。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