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采用大方天然生漆为主要漆料制作,生漆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大方生漆质量佳,漆酚含量达70%以上,漆酚可溶于有机溶剂和植物油中,但不溶于水,可直接涂于器物表面鲜明光亮,且具有快干,结膜坚韧耐久,燥性强、耐磨、耐温、耐腐、耐酸、耐碱、耐潮、不褪色和抗高温等特点。“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四句描述的就是中国传统漆器中,贵州大方漆器的神韵。大方漆器具有图案幽雅逼真,质地坚实、造型古朴雅致、涂漆光亮、漆色润泽生辉,经久耐用,并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特色的特点。用作食具,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等。
大方漆器选料精良,采用牛、马皮脱胎和布胎,以上等漆作涂料,一般一件制品需经过四十多道工序才得以完成。装饰的技法有100多种,总起来可分为浮花、平花、暗花三个类型。隐花是大方漆器的独特技艺。五彩,是大方漆器又一特色,色彩调配趋于鲜艳夺目,更富民族气息,突破了沿袭已久的单一黑红相衬的传统手法,以协调地运用嫣红、翠绿、天蓝、浅灰、乳白、深黄、姹紫为一体,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工艺品。
【地标地理】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在黔西高原向中山高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以岩溶地貌为主,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切割甚深,大方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最适于漆树生长的最佳地带,属暖温带润湿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土质疏松,偏酸性,并含有硒、钼、铷、锰、锌等微量元素。由于具有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大方所产生漆漆酚含量达70%以上,漆酶活性大,品质优良。
漆器的整个生产过程与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联系,特别是制作漆器时的表干时间和色泽都与生产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直接相关,温度过高,漆器易出现皱漆,温度低了,漆不易干,收汗慢,易出现坠漆,湿度不够,漆器脱水慢,色泽差。一般漆器适宜的温度是20℃—30℃,湿度70—85% 。大方漆器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但最佳生产时期为夏季,夏季大方平均气温21.7℃,相对湿度为81%,在大方这种特定气候环境下生产的大方漆器表干时间快、收汗时间短,脱水快,产品不易变形,无色斑、坠漆、皱漆等现象,产品色泽均匀、光润、无明显色差等。
【文化背景】
闻名海内外的大方漆器,是贵州省大方县出产的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也是日常生活用品。大方漆器是勤劳智慧的大方先民经长期的生产实践,将大方天然生漆品质优势与独特的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创造出的工艺精良、工序严谨的手工艺品。大方漆器一直是水西人民的骄傲,是国内漆器之上乘佳品,其生产工艺,特别是皮胎制作工艺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大方漆器以皮胎、描金、嵌花、隐花装饰著名。
大方漆器的生产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袭贵州宣慰使期间,在向朱元璋进贡的“方物”中,就有许多漆器珍品。清朝民间的大方漆器工艺技术比明代更为完美。道光年间的大方皮胎描金等漆器独具特色,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等齐名并载入史册。
贵州三宝之一。民国时期,大方专门从事漆器工艺的有“万寿宫”、“义森公”等漆器作坊10多家。其艺人手艺娴熟,尤以造型、整型技艺为高,质量以型准、缝口密合、做工细致而驰名。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运河开通的万国博览会上,贵州大方漆器与江苏扬州漆器双双获得银质奖,随后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
民间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大方境内虽遍布漆树,但人们并不认识它的用途。一次,大理段皇爷微服出游,途经大方,山道崎岖,狭窄,竟被漆树与棕榈挂住了衣袍,于是引得龙颜大怒,骂那漆树与棕榈是“千刀万剐”的东西。皇帝金口玉牙,后来果然漆树必遭千刀,棕榈定挨万剐。
【文化积淀】
漆器在中国有着7000年久远的历史,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大方无论是漆树的栽培,还是生漆的割取或者说漆器工艺的制作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中,大方漆器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方漆器是大方文化的体现和结晶。大方是奢香故里、古彝圣地(注:奢香是明朝时的彝族女政治家,于明初受封三品,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贵州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厚重的历史文化对漆器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明清时期,人们将生产生活场景刻画在漆器产品上,如彝族崇尚的虎形图案和火形图案,在早期的漆器产品中也有所体现,漆器记载了大方历史变迁;大方是“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农民画在全国享有盛誉,漆器产品吸入了大方农民画,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方书法也非常有名,其楷书、狂草等书法艺术独树一帜,在全国举办的各类书法比赛中经常获奖,大方书法增添了漆器产品的书法艺术韵味;大方的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服饰、生活习性和历史、文化等灿烂辉煌,大方漆器的发展植根于大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文化基础。大方厚重的文化铸就了精美的大方漆器和辉煌的漆器文化,如今的大方漆器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经大浪淘沙,漆器艺术又以一种新的经济、文化力量逐渐发展起来。
据史料记载,大方漆器发端于蜀汉,制作工艺到明朝始成熟,至清朝独具工技并扬名于世,为中国五大名漆器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大方古代即盛产优质生漆,在三国蜀汉时,大方当地就已经采割生漆了。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大定府志·惠人志·诸葛亮》记载“既而,夷叟安帖,果大得其马、牛、丹、漆,以供军国之用,国以富饶”。大方彝族或彝族的先民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拥有“丹、漆”。大方彝人先民在狩猎和征战中就用生漆涂髹皮胄,马鞍和箭筒,这足以说明了大方在三国时已经开始有种植漆树,取生漆的记录了。
明、清朝代,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上京供奉皇帝。明代,大方开始有了自己的漆器漆文化,明清时期,大方作为水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气的旺盛催生出极具欣赏价值、实用价值相统一的大方漆器。明朝洪武年间,大方漆器艺人在革器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形成了一套为实现器皿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相统一的漆器工艺,因为这里产有优质的生漆,畜牧业又很发达,所以大方漆器最早是以皮作胎。这是大方漆器异于他地漆器的地方,自创了皮胎漆器,其造型已比三国以前的更兼具欣赏价值,而且呈现多样性,其灰地,漆工艺更加完善,装饰上使用镂嵌填漆等技法,纹饰图案增添,大方漆器已经不是单纯的“色资丹漆”,而是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袭贵州宣慰使期间,在向朱元璋进贡的“方物”中,就有许多漆器珍品,使大方漆器革命性的脱颖而出,并名扬国内外,如今故宫博物馆院中贵州皮胎漆葫芦,就是明代大方漆器贡品。
清代是大方漆器走向成熟时期。工艺日臻完善的皮胎独树一帜,它的防潮、防腐,保色、保味及牢固性均在其它胎料之上。大方漆器特有的隐花,隐纹装饰如兰之幽香,菊之淡雅,在明暗深浅变化的隐隐约约中透出一股中国画的婉约之风。道光年间的大方皮胎描金等漆器独具特色,构成了中国漆器的几个流派之一,与北京的雕漆、山西的调漆、甘肃填彩、四川推光雕漆、福州的脱胎漆器、江苏的百宝嵌漆齐名中外并载入史册。大方漆器在清道光年间盛极一时,达官贵人征集精品,被列为贡品的有“朝珠盒”,“朝帽盒”,“凤冠霞盒”,“满汉全席”等。在道光年间,以作坊式生产为主的漆器家庭遍布大街小巷,从业者近千人,古老的大定府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故享有"漆城"之誉称,到光绪年间漆器生产向手工业工场发展,有名的有“大顺栈”,“荣顺和”,“宝光斋”等。清康熙工部郎中田雯所著《黔书·革器说》中,就记载有许多漆制器皿:有皮胎“细合”镶嵌工艺技术;有胎胚、灰地、漆地等装饰工艺流程;更有“雕虫镂卉,运斤成风”的绘事文采。当时大方漆器工艺水平,较明朝更胜一筹。《乾隆通志》载“黔之革器以大定为最佳”。外型呈葫芦,中间直线开启为两半,内装有杯、盘、碟、碗、筷等餐具,可供十人进餐之用。朱启铃《漆书》对此极为称道:“举杯盈斤,存列满席,凡荐馔具者无不备,旅行取便焉”。 《大方县志》记载:“隆庆年间,大定漆器已开始销往境外”,
1949年后,大方漆器从成立生产合作社,到组建国营大方漆器厂,老艺人的技艺得到充分发挥,年轻艺人得到培养和锻炼。继承传统工艺外,并不断发展、创新,漆器花色品种达200多种,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同时出口到东欧。195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献礼饮品,同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制作的一对2米多高直径近1米的大花瓶和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部分产品,被轻工部工艺美术公司认为‘大方漆器独树一帜,形成了贵州风格’。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