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圆珠半夏呈类球形,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等功能。
【地标地理】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地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份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
大方县碳酸盐岩溶分布较广,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复杂,喀斯特地形地貌明显,形成了形态类型特殊的岩溶生态环境。岩溶地貌多样,有石芽、洼地、落水洞、暗洞、溶洞天窗、天生桥等,是世界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大方有“喀斯特王国”之称。
从海拔高度上看,大方县境内海拔多在1400~1900m之间,其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了特有的气候条件。半夏生长主要在4~7月,正值大方县全年主要的降水时期,可为半夏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也十分适宜于半夏的生长。总的来说,大方县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日、多雾日、少日照、湿度大,十分适宜半夏生长。
同时,大方县多数的土壤疏松肥沃,质地轻,透水透气,酸度大的土壤不多,土壤结构良好、偏酸、透气,且多数土地带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十分适宜半夏种植的需要。大方县种植半夏的自然条件是近于理想的,国内不可多得的。这些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半夏的最佳生长环境。
【文化背景】
大方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周朝地属夜郎国,三国时被蜀国封为罗甸王国,宋朝赐罗施鬼主,元朝置顺元宣抚司,明代领贵州宣慰使,并于明崇祯年间始建县城,至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民国三年废府设大定县,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大方县。
大方物华天宝,蕴奇藏珍。煤炭、硫铁矿等19种矿产资源藏量丰富,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农副土特产品质优量大。生漆和漆器生产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大方的中药材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气,其中大方圆珠半夏就是著名的地道药材。
贵州大方县,是历史上的野生半夏产区,也是我国半夏的重要产区之一,目前还存在野生种质资源,而且有多种叶形的半夏分布。大方圆珠半夏药用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常用中药,也是著名的地道药材和重要的民族药,大方圆珠半夏素以质量优而驰名中外,出口日本享有免检权,历史上曾为朝廷进贡珍品,其个大色白,粉足重实,一面凹入、白色、棕眼明显,另一面半球形。出口海外故美称为“圆珠半夏”。大方圆珠半夏在我国半夏种植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有其优势。
【文化积淀】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大方圆珠半夏,贵州省大方县境内种植或野生采集的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它种质来源于大方县本土,种植和加工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根据《贵州中药资源》记载,半夏以大方出产最多。1977年前后,开始在大方发展了部分零星家种。其最佳适宜区为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的大方。后半夏获“贵州十大名药”之誉,在主要出口国日本享有“免检”的特殊优惠。
根据《贵州资源(第二集)》描述:圆珠半夏,解放前就在四川省叙府集散而颇有声誉的“叙府子”,就主要有贵州大方所产的野生半夏,因加工出的半夏具有“粒圆质坚,色白光泽,分等严格”等特点又被称为“圆珠半夏”或“珍珠半夏”。在日本的《汉方药入门》一书中,将半夏作为主要代表品种列在“主要汉方药之主产地”贵州省项下。……将贵州省大方县圆珠半夏列为进口免检药物,给大方圆珠半夏以极高的信赖。
根据清道光年间修《大定府志》载,大方在清代即出产半夏。民国年间《大定县志》载,大方在民国时期大量盛产半夏。大方县内半夏属旱地半夏,其品质在国内外属上等优质产品。
据《大方县卫生志(1910-2000)》,1991年北京、浙江中药研究所专程到大方县考察,并购买种子数十公斤带回搞科研,当时的主产区为大方县理化乡大水井药场。
据《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汇编》记载,圆珠半夏作为质优“道地药材”闻名并在清光绪年间对外出口,民国时期出口略有增加,解放后由贵州省药材公司出口,远销国外。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