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槐山羊体格中等,背腰平直,肋骨开张。前躯较宽,后躯发达,尻部稍,四肢端正垂直,颈、腿、体躯结构匀称,身躯呈筒形,额宽嘴尖,面部微凹,眼大有种,蹄质坚实呈蜡黄色,母羊乳房呈半球形;历史上被毛全为白色,公母羊均有角。据调查分有角无角两种,有角的具有颈短,腿短、身腰短(体躯短)"三短"特点,属于肉用体型特征;无角有"三长"特征,即颈长、腿长、身腰长;被毛颜色据812只统计,白色占90%,其余为黑、青杂色,这与导入外血有关。
生态条件
命名
"槐山羊"品种的命名该品种是已有1000余年历史的古老品种。但在1980年全国畜禽资源普查以前,中国畜牧界对这个白色山羊品种未加肯定.就该品种的优良性能和产品品质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历史上皮革商人在所收购的大量山羊板皮上都加盖"槐"字,表明板皮来源和质量,1980年经过品种资源普查后,按商品集散地肯定并正式命名为"槐山羊"。与统称的"淮山羊"含义是不能等同。该流域从山羊品种,畜产品角度讲,存在不同情况,例如:有济宁青山羊、伏牛白山羊、奶山羊等品种,就传统皮革产品而言,分为汉口路、华北路、济宁路产品。因此,"准山羊"的板皮产品不能等同于"槐山羊"的板皮。这涉及到板皮的品质、加工利用问题,同时"槐山羊"的繁殖率、屠宰期、屠杀年龄、周岁羊生长发育速度也与"淮山羊"不同。迄今国内外工商界仍沿用"槐皮"、这一传统名称,按商品品质和主要集散地命名,有利于保持优质板皮商品的特征和加工销售流向。
槐山羊分布
分布区自然和生态条件主产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l/70001/8000,海拔4~20m,河流1800余条,随倾斜地势而流。年降水量700~900mm,多集中七八月份,年蒸发量1514.7~1600.7mm平均相对湿度73%,平均气温14~16℃,无霜期>210~225d,平均日照2000~2600h,日照率45%~54%,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55~62Kcal/cm,热量资源有利于牧草生氏,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和喜温作物两年三熟轮作的要求。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全区人口密度755人/km2,人均耕地1.34~1.5亩。中心产区饲养畜禽量0.20牛单位/亩,羊只饲养量0.17只/亩,人均养羊3只,根据饲草饲料资源情况,饲养业潜力还很大。
生产性能
1体尺、体重
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体重分别为65.98cm、67.30cm、77.66cm、33.89kg和54.32cm、58.09em、7l-17cm、25.67kg;周岁公、母羊生长发育较快,体高、体长、胸围、活重分别达到成年公羊的80.40%、81.70%、85.12%.58.69%;母羊的91.70%、91.05%、89.32%、81.65%,周岁母羊发育高于公羊,这与饲养者偏重培育母羊的结果。
初生、断奶羔羊的体尺、体重
公母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2.57kg和2.47kg;羔羊一般哺乳45~60d,断奶公,母羊平均活重4.62kg和6.69kg。
槐山羊母羊
繁殖性能母羊性成熟早,繁殖性能高,初配年龄4~5个月龄。俗称"羔见羔,当年羔"。即当年羔羊又生羔。母羊产后20~40d,可再次发情配种,繁殖年龄6~8年;公羔6个月即能配种,使用年龄3~4岁;平均产双羔母羊占85%,其中初产双羔母羊为64.05%,二胎为92.08%,三胎以上占98.35%,五胎以后为100%,最多见到一胎产7羔全部成活,一般母羔两年平均产3.5胎次,每胎平均2.33只羔,两年内共产8.16只羔羊,年均产羔4.08只,年均产羔率402.5%.羔羊成活率达98%以上,这样高繁殖率是国内外山羊品种中罕见的。
屠宰率和出栏率
槐山羊"一般是春羔冬宰或去冬羔今秋宰杀,主要屠宰周岁龄羊,在此时、龄宰杀,产品品质最好,秋、冬期也是羊只膘情最好的时候,二是适应商品品质和价优的需求,三是减少越冬时期饲草、饲料费用的支出。称谓适时宰杀期。但因羊只体格小,活重低.全省平均胴体重9.77kg,范围(7.56~10.47kg),成年羊平均屠宰率47.75%,净肉率为38.55%,骨占胴体重19.37%。不足周岁的羯羊.屠宰率达49.39%,净肉率为39.81%,2006年中心产区出栏羊只532.68万只,平均出栏率为70.01%,范围57.35%~88.90%,出栏率为全国之首。地、区的最高栏率达88.90%,超过法国75%的世界最高水平。河南省2006年羊肉产量511674t,居全国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