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苕是一种红苕的名称,皮薄肉红、少粉多糖,生吃甜而脆,熟食则温软而醇香。它生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南麓的湖北省东北部红安县,属大别山西南低山丘陵地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有230天左右时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作物生长期。土壤为地带性黄棕壤,以微酸的土壤为主,适宜于多种作物的成长,境内土壤未受污染,酸碱度合适,含水适中,土壤质地轻,通气性好,土层深厚,全层均质,土酥绵软,干爽温暖,吸热快、放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进行物质积累。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宜红安苕生长的生态要求,是种植红薯的理想宝地。红安苕是红安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因其形状、质地同别的地方不同,以至成为红安特产,名曰红安苕。
红安苕种植历史悠久,宣统元年《黄安乡土志》一书中对红安苕的品种、种植、加工、收藏和功用有着详细记载:“外有非毇非蔬非果而有益民食者曰藷芋,曰芋不甚种藷则冬月窖藏其种,二三月畦种之;五月截蔓寸余,雨中插之;九十月割其蔓而掘其实。红白二种,味甘性平;生熟皆可食可釀酒可取粉可为饴。贫人半岁之食,多者百数十石。茎叶且可豢豕,安已徧植矣”。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秦基伟、韩先楚、陈锡联等223位将军,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 红安苕作为红安主要农产品之一,与红安革命史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红安革命史》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28年,吴光浩带领的工农革命军被白军围困在一个山头上,一连三天粒米未沾。直到第四天,党代表见山腰上有块红苕地,便宣布允许每人挖两个红苕充饥。战士们吃完红苕,便一鼓作气突围下山了。三个月后,部队开到王家村,一位老汉将战士们引进自己家里,他并不知道是这些战士吃了他地里的红苕。他告诉大家,三个月前山上的红军突围下山了,他去山腰挖苕,见地里的苕被挖了一块,他挖剩下的苕时,突然发现一个布包,里面有五块银元,还有一封信,信上写到“亲爱的老乡,我们是革命军,因为要同白军作战,吃了你的红苕,现留下白洋五块,请收下,并望谅解。”在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刘邓大军南下,还是待命准备横渡长江的百万雄师,贫苦的红安人都用他们唯一拿得出的红苕来迎、送解放军。在红安有这样一首革命民谣: “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有人统计这“饭”有五分之二是红安苕。红安苕让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渡过了青少年时代的饥荒,渗进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血液,哺育了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数十万军民。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