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生产地域的地理特征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风沙干旱盐碱区,地处松原市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属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阶地,海拔比周围临县约高5-10米左右,故有“乾安台地”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61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504公顷、草原面积73659公顷、林地面积54613公顷、沼泽和盐碱地42000公顷,苇源1600公顷,水域面积16549公顷,天然碱泡73个,最大的是大布苏泡,境内湖泡含盐、碱、硝、碘等,总储量为1350万吨。
(一)产品的质量特色
1、感观及食味特征
乾安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表面有光泽,手感光滑沉实,米粒不开不裂有糯性。煮熟的小米饭口感肉头饭味足,入口绵甜爽滑,粥浆似黄乳,凉饭不回生,食之可口清香,香味浓郁;煮熟的小米粥黄粘适口,唇齿留香。
2、理化特性
乾安黄小米主要理化指标:水分及挥发物≤14.0%,直链淀粉含量15%~22%,胶稠度≥90mm,蛋白质≥8.5%,粗脂肪≥2.0%,碱消值2~4,维生素B1 ≥0.45 mg/100g,乾安黄小米中还富含碳酸氢钠和多种矿物质,与其他产区小米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的明显特点。
(二)产品的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
1、产地土壤条件
乾安县具有天然的黑土地,黑钙土质肥沃,碱土面积较大且分布范围广泛,与草甸土,盐土呈复区分布,个别地方与淡黑钙土呈复区分布,碱土仅有草甸碱土一个亚类,有机含量2.4%,呈弱碱性土壤,PH值7.0—8.2。因乾安县地处风沙干旱盐碱区,土地中富含盐碱,该土壤呈弱碱性,富含碳酸钙、氮、磷、钾等,这种土质与内蒙、黑龙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质区别,在全国是也是少有。土地平整,土壤疏松、透水、透气,保存养分性能好,比较适宜谷类作物生长需要。此外,乾安县独特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黄曲霉素毒素的污染,使乾安黄小米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
2、产地气候条件
乾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量集中,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6℃,日照时间2866.6小时,年均降水量420.6毫米,年无霜期平均146天。乾安黄小米属早熟品种,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乾安县纬度较高,日出早,日落晚,中午日光充足。在农作物生育期间前期日照较长,后期日照较短,前期的长日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体生长,后期的短日照能促进生殖体生长。乾安黄小米是耐旱作物,雨量过大不利于谷子生长,乾安县是半干旱地区,春秋季少雨,夏季多雨,与谷子的“早期宜旱、中期宜湿、后期怕涝”的需水规律相适应,适中的降雨量及降雨的季节分配,正是乾安黄小米得以丰产的基础。
3、人文因素
乾安黄小米这一特色产品的形成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劳创业密不可分,它凝聚着乾安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变。乾安县处于古称“八百里旱海”的边缘地带。解放前这里的流动,半流动砂丘,由于没有植被保护,长期以来,风砂干旱肆虐成灾,使这里成为有名的“穷砂荒”。解放后经过几代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大搞植树造林和盐碱地绿化,现在森林覆盖率已达18%以上,种草3万多亩,有效地锁住了风砂,战胜了干旱。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改良土壤后的适宜作物——乾安黄小米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一大特色产品。二是生产方式的改进。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和政策的拉动下,广大农民种植谷子积极性越来越高,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改进为精耕细作,高产高效的现代生产方式,使谷子不但产量大幅度提升,而且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品质特色越来越突出。三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如种子播前处理技术,抗旱一条龙播种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现在已基本普及。从产前深耕灭茬起垅到覆膜播种,中耕施肥,防病灭虫直至最后收获、加工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乾安县的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通畅,越来越活跃。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商品质量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乾安黄小米产业上涌现出一批农村经济人和个体私营收购加工企业,他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加工包装,追求品牌效应,从而使得乾安黄小米产销两旺,知名度越来越高。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