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 > 山东分中心 > 山东

烟台海参

2016-12-22 14:53:24 分类:山东 阅读:

 

烟台海参生产历史悠久、国内闻名。据《烟台水产志》记载,烟台市是我国海洋捕捞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据芝罘区白石村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物考证推知,烟台市的海洋捕捞业可溯源于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关于“烟台海参”的最早文字记载则出现在清朝。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在《梅村集》卷十曾云:“海参,产登莱海中。”其著名的《海参》诗,诗云:“预使井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宽北海,馔可佐南烹。莫辨虫鱼族,休疑草木名。但将滋味补,勿药养余生。”进一步说明贡品出自烟台市海区。据《芝罘水产志》记载,1904年东沙滩有渔民七八十人,春汛提小网潜捕海参。到1917年(民国6年)在烟台西沙旺创办了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是我国最早的水产试验研究机构,在干海参加工技术研究方面记载“将烟台海参剖去肠沙,用海水煮熟,加15%盐渍之。俟参蓄多日,再施灰渍晒。”

海参的营养

海参是一种营养与保健价值极高的海产品。产业规模最大的刺参在我国自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刺参具有“补肾精、益精髓、消痰延、摄小便、生血、壮阳、治疗溃疡生俎”的功效,并被列为补益药物。刺参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酸性黏多糖,富含钙、镁、铁、锰、锗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与脂肪酸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参含有的酸性黏多糖对人体的创伤、预防组织老化及动脉硬化、抗肿瘤等有特殊功能,刺参酸性黏多糖的药效几乎涵盖了全部海参酸性黏多糖的医学活性;五肽及三萜皂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活性和溶血作用;近代海洋药物研究表明,刺参提取物海参毒素(Holotoxin)在6.25-25mg/ml时可抑制多种霉菌的生长。此外,刺参还可治疗或辅助治疗肺结核、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刺参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逐渐被研究开发并得到认可,作为功能食品开发,前景广阔,非常符合药食同源的高端市场需求。全球海洋中共有1100多种海参,其中可食的仅有几十种,尤以产于黄、渤海海域的“烟台海参”(刺参)质量为最好。这在明、清时期的古书中早有记载,建国后渤海产的刺参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中国海洋生物》,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的宝贵资源。对烟台海参研究表明,与其他产地的海参相比,烟台海参含有的生物活性总多糖营养元素含量最高。

1980年以来,烟台市沿海县市区陆续投石造礁及营造海底藻场,给烟台海参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1995年以来,大规模地修筑港堰、改建池塘,扩展刺参增养殖生产。1999年,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将标称为“烟台海参”的海参产品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参展,被评为名牌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烟台海参走出地域局限,销往全国,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目前标明为“烟台海参”的海参产品在国内海参消费市场上占40%以上,全国每10个刺参有4个来自烟台。由于烟台海参品牌知名度高,品质好,销路好,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许多著名宾馆饭店都要提前预定烟台海参。

海参的养成技术在我国基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为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和浅海围网养殖等,养殖模式从单养到发展到多品种混养,如参虾混养、参贝混养和参鲍混养等。印度自1988年糙海参的繁育获得成功后,卡拉帕湾、法里努卡湾和港口内的水池、网箱、维纶网围、塑料网围和混凝土圈内成为糙海参的主要养殖场所,近年来对于虾塘内养殖海参和参虾混养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印度尼西亚因为参苗的来源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海参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的海参养殖基本限制在捕捞海参幼体然后在网箱内养殖。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海参产业优良种质创制前沿技术的研究。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交融,正在从深度与广度上推进海参育种科学的发展。建立了不同海洋生物的不同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筛选、定位和克隆一批性状相关基因,解析性状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育种技术在海参优良种质创制上的应用优势日益显露。

东方海洋为打造蓝色海洋经济 着重于海参养殖工程技术研究

近年来,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承担和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在海参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1、种质保存工程技术

根据产业布局,从经济效益、产业地位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刺参作为重点研发对象,系统开展了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和维护工程技术研究,收集保存海参种质资源10余个,从全国刺参主产区获得了具有耐高温目的性状的种参资源库;强化了亲本培育工作,构建了18个全同胞家系,并建立了良种保护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海参种质保存基地。

2、优良新品系培育工程技术

开展了海参选育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发工作,初步建立了海参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耐高温、速生、多刺、白海参、红海参、紫海参六个新品系。

耐高温、速生刺参:耐高温、速生刺参苗种选育工作从2009年开始开展,中心先后从全国各典型海域总计收集野生刺参和具有潜在耐高温特性的种质资源近1000头,构建了耐温速生刺参品系选育种质资源库,建立了耐温速生刺参亲参筛选技术,制定了子代苗种选育方法和技术路线,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所选育的耐温速生刺参与常温刺参相比可提前17天解除夏眠,耐温性提高约1℃。通过研究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高温致死实验,证明了所选育的耐温苗种比普通苗种具有更强的耐温速生能力。

速生品系:速生品系是利用同代大规格(250g以上)优良性状个体做亲本,通过对子代幼参淘汰选育,留取速生个体继续培育,重复进行累代筛选,提高速生基因的纯合度,培育出刺参速生品系。刺参速生品系生长速度及抗逆能力明显优于未选育组,其稚幼参苗种比未经选育的刺参苗种生长速度提高了5倍以上,并且在抗病力、抗逆性、适温范围、成活率和表型特征方面都好于未经选育的刺参。目前已培育出具有速生特性的大规格刺参苗种约200000头。

多刺刺参:引进了俄罗斯刺参,根据俄罗斯刺参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了其生殖调控技术,开发了俄罗斯刺参与中国刺参杂交育种技术;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了俄罗斯刺参与中国刺参微卫星分子标记。经过三年的杂交培育,表明杂交苗种在生长速度、成活率等方面均优于当地中国刺参自交苗种,杂交刺参平均亩增产153.3kg,较当地对照组平均亩增产41.3%。另外我们也从我国本地刺参中筛选了具有六排刺刺参的个体,目前正在进行子代的筛选和培育工作。

白海参:白海参是海参的一种遗传变异,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市场价格昂贵,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中心研究了白刺参生理生态学特征,建立了白刺参选育技术,对白刺参体色性状及其遗传特征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分析了白刺参的营养成分,培育出200万头优质健康白刺参苗种,为白刺参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了我国海参养殖逐步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海参生物育种与苗种繁育技术产业化基地。

3、健康增养殖工程技术

研制了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多层组合式海珍礁、牡蛎壳海珍礁、“海龙I型”底播式海水增养殖设施等适用于不同生境的系列海珍品增殖礁体,为海参的生态增养殖提供了装备支撑;构建了大型经济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贝-藻-参”和“藻-鲍-参-鱼”多元生态养殖新模式与新技术,促进了海参生态高效增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利用刺参的“清道夫”作用,构建了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模式,使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优良标准;创立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叶藻种子保存方法、研制了大叶藻种子收集装置、建立了大叶藻种子快速同步化萌发及幼苗原生质体制备技术、发明了低成本环境亲和的大叶藻种子播种方法,将大叶藻种子采集、保存、播种技术,成体移栽技术,人工藻礁设计与投放技术,鼠尾藻、马尾藻、海带海底增殖技术配套和集成,形成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已在莱州、担子岛、牟平等地进行了50000亩的生产示范,统计结果显示海参产量增加17%,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动物资源量增加20%以上。

4、刺参饲料配方优化技术

研究了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协同作用对刺参养殖水质及其生长、消化和免疫的影响,研究表明,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搭配合理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刺参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促进刺参生长;研究了低聚木糖在刺参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对刺参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聚木糖最适添加比例为0.03%-0.045%,低聚木糖过少或过量都将降低海参特定生长率;研究了蒙脱石在刺参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对刺参养殖水质及其生长、消化和免疫的影响,结果发现,蒙脱石对刺参养殖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适宜的蒙脱石添加可提高刺参生长和饲料的表观消化率,蒙脱石适宜的添加量在0.35%-0.45%。

5、刺参病害防治技术

研究了淡水浸泡对刺参病害防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前70d内浸泡组海参生长最快,月增重率为53.5%,较对照组提高约26%。实验70d~90d,浸泡组海参月增重率为46.5%,较对照组提高约36%。3个月内刺参总增重率以浸泡组最高,约为244%,较对照组提高约64%。

6、海参高值化利用技术

引进转化了海参综合加工技术,建立了海参新型干燥加工、即食海参、全营养液体海参、可溶性海参粉末加工示范生产线4条,其中:海参新型干燥技术加工生产线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高品质干海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空白,较传统干燥方式干燥时间缩短80%以上,干制品复水率大于传统产品20% 以上,节能大于30%;研发了海参预处理设备、预检筛分级、柔性清洗机等专用设备;开发出冻干海参、即食海参、液态海参、虫草液态海参、海参冲剂和参参胶囊6种产品。

  • 商城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 电话:010-65305695
  • 传真:010-65305695
  • 邮箱:zsqmyt@126.com
  • 网址:www.cfhqs.org.cn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59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