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隶属山东省德州市,东毗庆云、西临宁津、南接商河、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南皮、盐山两县相望。位于东经116°54′27″~117°20′46″,北纬37°25′19″~37°51′20″,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击而成,地势平坦。
乐陵属黄河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质多属粘壤和轻壤土,微碱性。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境内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587.3毫米,日照时数为2701小时,日照率为61%。最多年为3055小时,最少年为2276小时。农耕期(3至11月)日照时数为2157小时。其中5月份未295.9小时,占农耕期的13.7%,5月、6月、9月、10月日照率较高。根据枣树的生物学特点,上述条件非常适宜枣树声场。特别是9月份果实成熟期,气候多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常达12℃~5℃)极利于小枣增产和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因为,乐陵小枣无与伦比。其他异地枣,无论是异名同果,还是异地同宗,均不及乐陵小枣质佳。生于乐陵的小枣就有“金丝”,并且能抻长许多。生于他处或从乐陵移至他处的小枣就无丝或很少有丝,即便是有丝也抻不长,看上去颜色发白、发乌甚至发黑,只能称“银丝”“铜丝”或“铁丝”,品质也大不一样。另据清乾隆版《乐陵县志》载:“道有虚心枣,实小无核,亦名无核枣。以移植再接尤胜,移他处则生核。”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一样,在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作用下,生于乐陵就无核,长于他处就有核。乐陵土壤的土体结构、矿物质的含量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乐陵小枣独特的品质。乐陵小枣无法复制,更难以“克隆”。全国知名枣树专家郭裕新研究员经过对全国各枣区的考量,认为“乐陵是金丝小枣的最佳产区”,可谓“金丝独占鳌头,乐邑得天独厚”。乐陵亦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境内拥有百万亩金丝小枣基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原始人工结果林,素有“百里枣乡”“天然氧吧”之美誉,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工农业旅游示范区。
枣是鼠李科落叶灌木,花小蜜多,是一种蜜源植物。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四月里长叶,五月开白带青的花,花期5-7月,果期8-9月。娇贵的金丝小枣,受土壤、水肥、气候等因素所限,苛刻地选择着自己的立命之土,把幸运的根须扎向乐陵大地。乐陵全市枣粮间作面积达60万亩,枣树总株数由过去的400万株猛增到2500多万株,年产干枣突破1亿公斤,占全国红枣产量的1/10。
文化背景
枣是枣属植物中经济价值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种。据河北农业大学曲泽洲等教授所著《枣科研论文选编》载:“枣的野生种是酸枣,栽培枣是由酸枣演进而来”“野生种和栽培种都有,初生基因在华中和华北。”通过对酸枣叶化石分析,证明酸枣在1200万年以前即原产我国,枣不但原产我国,而且由我国开始栽培、选育良种、改进栽培技术等,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国外的枣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进的,种种因素目前世界其他各地枣树的保有量很少,98%以上的枣树资源扔集中在中国。
乐陵地处华北平原和黄河下游,境内迄今扔有千余年和几百年以上的老枣树。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省庆云县齐周务村(原属乐陵)出土的“豆”(一种高底座盛食物的盘子)中发现碳化枣核,考古认证为夏商时期。关于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豳风·七月》篇,其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战国策》中记有从横家苏秦游说六国时“绕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民”之言。北魏时期,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亦有“青州有乐氏枣,肌丰核细,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的记载。从专家考证、古文献记载、所处地域和栽培现状综合分析,乐陵是小枣栽培的起源地,其栽培历史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明清两代,乐陵小枣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为恢复和发展战乱后的农业生产颁发榜文:“今天下太平,百姓别无他迁,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枣、柿丰年可以卖钱,歉年可以为食。里老尝督,违者治罪。”并把林业生产的好坏作为下属官吏的考绩之一,违者降罪,好的加以擢升。据清乾隆版《乐陵县志》载:明万历十九年,乐陵知县王登庸“教民树艺,劝民种枣。有过者课种枣,以赎衍,故邑多枣”。明洪武年间曾下诏书:“栽种枣果,不论多少,均无赋税”。清代末期,虽赋税繁多,但唯枣仍未加征。所有这些都使乐陵小枣得以规模发展。清代诗人吴泰庞“乡心话尽海天东,挈伴城头眼界空。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形象描述了当时乐陵的枣树栽培盛况及小枣丰收的景象。
文化积淀
百里枣乡,万亩枣林,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枣乡儿女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财富,传承文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逐步形成了独具乐陵特色的地域文化。
民间传说
母子树
乐陵市朱集镇王双志村的村头上有颗奇怪的老枣树,老树腹中又生出一棵小枣树,现已有碗口粗细。这就是乐陵百万亩枣林中的一大景观“母子树”。
相传,古时王双志村有个女子姓王,美貌绝伦,被皇帝看中,一道圣旨被选入宫,逾期满门抄斩。可这女子自小许与同村同姓的王君为妻,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于是两家人便商量他们提前完婚。成婚之日,按乐陵旧习,新人必先吃枣子,寓意“早生贵子”。由于乡人戏逗,新娘不慎将枣核咽下。然官府催人甚紧,后半夜,新娘思之再三,觉得只有自己一死,才能救下全家。打定主意,悄悄溜出家门,投进此树下的一眼深井。待乡人发现,已香消玉殒,众人一片惋惜之声。于是,就地掩埋。
第二年,这王氏女子坟头之上竞长出一株枣树,人们说这是王姑娘的化身。又过了几年,老树腹中又生出一株小树,人们说,这是她和王君的孩子,也有人说,这是王氏下的枣核所生这是,她与王君新婚一夜的结晶。从此,“母子”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几百年来,它虽栉风沐雨,饱经沧桑,却始终怀抱爱子,生长的茁壮旺盛。
品牌建设
1952年秋,苏联国家植物园园长莫洛托夫尼基特率领考察小组到中国考察期间,曾派华西耶夫等人赴乐陵详细考察郭家乡(现郭家街道办事处)枣牌刘村“枣王牌”老枣树和无核小枣,并将部分金丝枣苗和土壤样品带回苏联研究。
1960年,向苏联、阿尔巴尼亚和国内10个省、自治区的65个县(市)供应枣苗170万株。
1965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到乐陵视察工作,对枣树生产作了重要指示。
1980年,乐陵县被国家林业部定位金丝小枣出口基地县。
1984年,乐陵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速枣树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将枣树生产承包期延长到30年。
1989年开始乐陵在每年9月中旬举办“中国乐陵金丝小枣节”,为弘扬枣文化,发展小枣生产,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1995年,实施“红枣工程”,实行“地随树走或树随地走,谁种谁有,50年不变,允许继承、转让”的种植政策。
2000年,乐陵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
2004年,乐陵申请了乐陵金丝小枣的原产地保护。
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乐陵小枣”商标,结束了乐陵小枣无商标的历史。
2006年,50万亩枣林被评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乐陵富硒金丝小枣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无公害产品标志”,“乐陵小枣”商标被山东省工商局命名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乐陵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富硒金丝小枣基地重点县(市)”,乐陵市成为国家唯一划定的金丝小枣标准化示范点,乐陵的小枣生产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乐陵金丝小枣、无核小枣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
知识链接
商城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