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 > 新疆分中心 > 新疆

哈密瓜

2016-12-26 14:06:26 分类:新疆 阅读:

 

 “瓜中之王”的哈密瓜主产于吐哈盆地,它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沁人心脾、含糖量最高达21%。名扬四海的哈密瓜其实是甜瓜的一种,却几乎成为新疆诸多地区甜瓜的通称。哈密的甜瓜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成为进贡的异瓜种了,到清代,被哈密王作为朝中贡品,并受康熙皇帝的赏赐而得名哈密瓜。时哈密瓜“往年进贡”、“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追根溯源,哈密瓜却源于吐鲁番鄯善县一带,使得吐鲁番与哈密带着哈密瓜的多味多彩的神秘面纱而扬名天下。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哈密瓜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40号

产品标准编号:GB/T 23398-2009

地理环境

    位于新疆东部的吐哈盆地,在吐鲁番、哈密地区境内,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别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隔山相望,盆地四周环山,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由于受西北部山体影响,阻挡了潮湿气流南下,导致吐哈盆地极端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好,有效积温超过4000℃,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极有利于甜瓜的生长发育和糖分积累。独特的气候条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新疆甜瓜。哈密瓜甜度如此之高,其秘密就藏在这特殊的气候环境中。

    可谓“盆中圣果”的哈密瓜溯源于吐鲁番,却使吐鲁番与哈密扬名天下。

    “火州” 之域的吐鲁番盆地,是西部中国的一颗璀灿明珠,是全国著名的早熟哈密瓜产区。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年积温5300℃以上,四季流淌着光明的雨粒,水草之上,云烟四起,火焰山龙与天空的太阳一起奔跑,充足的日照,让她成为“太阳的故乡”。她是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其中部除二列东西方向的低山外,北为火焰山,南为觉罗塔格山,两者之间的绿洲,兼独特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与大陆荒漠性气候于一体,春、秋、冬季短暂,夏季漫长酷热,尤其春季升温迅速而不稳定,干燥少雨,风多力强;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迅速,温差大的盆地气候特点,为瓜果飘香提供了最佳地理条件。

    集天山雪松,沙漠胡杨,戈壁红柳,绿洲白杨于一体的哈密盆地,属“谁道天山界两疆,南疆天暖北疆凉,峰巅积雪明如玉,苍松翠村发古香。”的地貌,高大的天山像一道长城屹立在哈密盆地的北面,成为盆地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拦截了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和西伯利亚冷空气,使南北的气侯、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截然不同,形成“一山之隔,两个天下”的物候特征:温凉的山北巴里坤盆地属北疆型环境;干暖的山南哈密盆地,属南疆型环境;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土壤含沙量大,略带碱性的特点,为瓜甜味美创造了天然条件。哈密盆地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最著名的物产要数山北的巴里坤马和山南的哈密瓜。

文化背景

    哈密瓜,古称甘瓜、甜瓜,维吾尔语称“库拱”,其在吐哈盆地独特的地理、生态条件下,通过世代相传的特殊栽培技术,形成了哈密瓜特有的品质。有历史文字的记述,“哈密瓜”最早种植在吐鲁番地区,得名于清代康熙年间。主要生长在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七克台镇;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阿拉沟;吐鲁番市二堡乡,艾丁湖乡、亚尔乡、胜金乡、红柳河园艺场、艾丁湖乡以及兵团农十三师221团;哈密盆地的哈密市骆驼圈子,柳树泉农场、水管处园艺场、南湖乡;伊吾县的淖毛湖区;巴里坤县的三塘湖乡等。

天国仙种落东湖  千载瓜史源蒲海

     清末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对哈密瓜的品质特征做了如下描述:“圆而长,两头微锐,皮多,或间青花成条,隐若有瓣,按之甚软,剖则去瓤食肉,多桔红色,香柔如泥,甜在蔗蜜之间,爽而不腻,惟止渴较逊。”

    清康熙年间,鄯善王每年给哈密王进贡的瓜,一直是鄯善东湖甜瓜,由于东湖产的甜瓜香甜甘淳,风味十分独特,人见人夸,时间长了,人们便称鄯善东湖瓜为瓜中之王。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人救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为了报恩,从远方衔来了两粒甜瓜种子,从此东湖有了甜瓜。在东湖人的观念中,甜瓜是天国的仙瓜,报恩鸟衔来的是天国的仙种。(引自·沈苇·著《植物传奇》)

    新疆,栽培哈密瓜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她不仅是我国甜瓜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品质最佳的地区;还是世界甜瓜种植资源基地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新疆甜瓜已在敦煌栽培”。(引自《哈密瓜志》概述一)

古墓遗存先民物  幽冥世界话蜜瓜

    吐鲁番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也是哈密瓜的原产地之一。从史料中得知: 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中发掘的一座晋墓(265-419)出土有半个干缩的甜瓜,其种子与现代哈密瓜栽培种一模一样;另一座唐墓(618-904)出土有两块甜瓜皮,其网纹形状与哈密瓜无异。第39号古墓出土的《前凉生平十四年(370)残卷》中清楚地载有“…瓜田二亩半…”;

    1980年,吐鲁番文物普查队在鄯善县达浪坎乡南大阿萨的一座佛教遗址发掘出三块甜瓜皮,经测定为唐朝时期遗留。

在高昌摩尼寺遗址出土的回鹘文摩尼教文书(9-11世纪)译文:79行:要给摩尼寺运交一库拉上等甜瓜;

    80行:三十个大甜瓜给摩尼寺,三十个甜瓜给小摩尼寺,

这些甜瓜由总管收集送来。

文化积淀

            惟其得地善滋养 汉家久已宽贡赋

    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汉安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屯于柳中(今鄯善鲁克沁),开始了吐鲁番盆地屯田的历史。汉武帝平定河西走廊后,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部,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160年后的东汉永平年间,出现了“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名穹窿”(《太平广记·阴贵人》卷第二百七十六)的故事。“穹窿”即维吾尔语称甜瓜的今译音“库拱”。这是新疆甜瓜在我国历史上的首次记载。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这是唐朝的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骆宾王从军西域,路过哈密时留下的一首诗,诗人鲜明地表露出在离开哈密时为未能品尝到哈密特产哈密甜瓜而深感遗憾的情感,说明哈密甜瓜在唐朝已经名扬大唐疆土。

    成书于公元1228年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首次称赞了新疆的哈密瓜“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

    元代耶律楚材在《西域尝新瓜》中写道:“西征军旅未还家,六月攻城汗滴沙。自愧不才还有幸,午风凉处剖新瓜。”

    上世纪30年代,瑞典人斯文·赫定受国民政府铁道部的委托,率勘察队勘察绥远至新疆公路,后在其《马仲英逃亡记》中写道:“早在马可波罗时代,哈密绿洲就以它丰饶的果园和芳香的水果而闻名了。”并记述“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的新疆谚语,进一步证实元朝时哈密甜瓜已家喻户晓。

    明朝陈诚著《西域番国志》载:鲁陈(今鄯善鲁克沁)“土宜种麦、麻、豆、广植葡萄……甜瓜、葫芦属”。

    (清)张荫桓《哈密王沙木胡索特馈哈密瓜》的诗赋,全面叙述描写了哈密瓜的生长环境、储存条件、甘美程度、最早贡瓜时间及运送方式等信息。   

            哈密王沙木胡索特馈哈密瓜

                 (清)张荫桓

託根已近天山麓,惜哉得气惟甘瓜。

九龙老树尚盘屈,回部渐喜躬桑麻。

名王雅馈颇矜重,窖藏秋蒂斑如花。

春宵剖啖味殊薄,名实或以非时差。

殊方却幸蝇不集,沈浮水玉良足嘉。

海帆曩过五毒身,冬日食瓜美无度。

欧罗巴洲诩奇产,持较哈密谁比数。

惟其得地善滋养,汉家久已宽贡赋。

旧典邮递三百枚,甘州军门慎将护。

陇首艰驱蒲鸽青,荔枝置驿嗟来暮。

诸天仁爱逮边廷,尽涤烦苛起枯瘤。

佳果宜留去后思,客路镇心勿他顾。

    清光绪年间,“旋因圣主体恤藩臣,恐途长道远,解运维艰,不依口腹累人,罢之。”哈密不再进贡哈密瓜了,但瓜的品质并未因此而有所降低。民国年间,哈密瓜仍然保持贡瓜品质。

 

               清书典籍著瓜韵  名人墨客赞不绝

    吐鲁番地区古属西域范畴,随着丝绸之路的凿通,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或因游学,或因贬谪,汇聚于此,留下了众多文辞优美的赞美诗篇。

    清乾隆年间《回疆志》中“自康熙年间,哈密投诚,此瓜始入中国,谓之哈密瓜。”的文字,记录了“哈密瓜”一名出自康熙大帝的金口玉言背后的故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哈密回王一世额贝都拉初次入京朝觐,精心挑选了上百个上等甜瓜,敬奉在元旦朝宴上。席间康熙大帝与群臣们首尝这“甜如蜜,脆似梨、香味浓郁”的奇瓜,个个赞不绝口,却不知“神物”何来何名。初次入朝的回王跪答:此乃哈密臣民所贡,特献皇帝、皇后和众大臣享用,以表臣子诚意。康熙大帝听后思忖,瓜产之哈密,又贡之哈密,何不就叫“哈密瓜”。康熙言毕,群臣雀跃,齐呼万岁圣明。于是“哈密瓜”就这样命名了。

    清代《新疆舆国风土考》记载:“哈密瓜有十数种,皮绿瓤白而清脆如梨,甘芳似醴者为最上;皮淡白多绿斑点,瓤红黄者为下,然可致远久藏,回子谓之冬瓜,可收至次年二月余。”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重修肃州新志·哈密风俗物产类》载:“瓜州之名虽著,总不及哈密之佳,鲜美胜于崖蜜,各地移植,其味终逊。往年进贡。”据《新疆小正》载:“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

    清·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篇》中品评说:“哈密瓜……有十数种,绿皮绿瓤而清脆如梨,甘芳似醴者为最上,圆扁如阿浑帽形,白瓤者次之,绿者为上,皮淡白多绿斑点,瓤红黄色者为下,然可运久藏,谓之冬瓜,可收至次年二月,余皆旋摘旋食,不能久留云……”。

    清·洪亮吉《抵哈密日诚毅伯伍弥乌逊招饭署东蔬香圃》中写道:“屋中书绕屋,堂下水周堂。清绝无余事,时闻薜荔香。昔闻东陵侯,今见安山伯。皆种五色瓜,偏能饷行客。”

    清·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二十四首》(选一)中写道:“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邨邨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换做馕。”

    清·祁韵士《哈密瓜》中写道:“玉门碛远度伊州,无数瓜畴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陲锁钥镇咽喉。”

    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被发配新疆期间,留下了:“西域之果,葡萄莫胜于吐鲁番,瓜莫胜于哈密。”赞言。并在《物产六十七(选一)中写道:“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闻暾顾渚茶。甘瓜别种碧团圞,错作花门小笠看。午梦初回微渴后,嚼来真似水晶寒。”

    著名作家茅盾途径哈密前往乌鲁木齐之际,在其《新疆风雨》中写道:“我们早闻哈密瓜之名却未见过,……这哈密瓜像梨那样生脆,但又甜得醇厚,还有一股异香,梨是不能同它相比的,与兰州的醉瓜也截然不同。”

     寄情彩门绕瓜藤  乡间蜜罐感恩物

    漫步在深居沙漠中的善鄯县鲁克沁、吐峪沟、城镇二工路和东巴扎乡等村庄里,印入你眼帘的是那户户相连的维吾尔人院落,家家都有两扇不同风格的彩门,院落的彩门上镌刻着垂挂的葡萄、植物藤蔓缠绕的幼芽、各样的花卉,色彩绚烂的哈密瓜藤蔓最为最常见。特别是吐峪沟彩门上的木雕门铛,刻有哈密瓜、莲花座、星星太阳和陶罐模样的器物,小巧、精致地装点在门楣上方,颇为清晰的哈密瓜网纹跃然在门楣间。它们是维吾尔图案艺术的一个典范,是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一种生动表现;不仅为乡村镇的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也照亮了古老村庄里的天方夜谭。它的延伸,如同一本渐渐褪色的画册,引领·寄托着开阖之间的家家户户,对生活基本元素食物、花卉、瓜果藤蔓的依恋情怀…….

    从北非岩画,埃及金字塔壁画,以及中亚西亚的文献中,还能发现对甜瓜的最早记载;特别是《埃及亡灵书》、《吉尔伽美什》、《圣经》、《古兰经》对甜瓜的起源与诞生,阐明了“在同一个地理背景中,无论瓜果还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创造,沙漠的赠与不是贫乏和荒凉,而是独特和绚烂”的结论。

    在新疆的沙漠、戈壁地理环境中,生长出的哈密瓜,便于储存,食于四季,这道美味如同乡间的“蜜罐”,成为宴席间的压轴戏。保存了一年的哈密瓜和瓜干,不仅是以往困难时期青黄不接时的果腹食粮,更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情感恩之物,正所谓“桑椹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

 品牌建设

培育精品哈密瓜  誉满市场海内外

    在保护和使用“哈密瓜”品牌建设中,吐哈两地区协力同心,组建哈密瓜协会,特邀吴明珠院士等专家现场指导,培育出耐储耐运、瓜型规整、适合家庭消费的哈密瓜专用品种;出台“推进哈密瓜品牌战略,强化哈密瓜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扶持壮大10家哈密瓜营销龙头企业近和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10余场精品哈密瓜现场推介会,引导企业在发达城市开设近百个精品哈密瓜销售网点,提升了“哈密瓜”的市场影响力。

园以瓜成就名片  瓜以园浓缩文化  

    曾经历代哈密王宫贡瓜的种植地,今天的哈密市花园乡喀拉塔勒村中,年有一座集哈密瓜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贸易洽谈、园艺特色、田园风光、沙漠风光、湖泊风光、湿地风光为一体的“城市名片”哈密瓜园于2006建成。它既是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又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还是每年一度哈密瓜节的主会场。祖上就是额贝都拉后花园里的种瓜人,喀拉塔勒村著名的第十三代“贡瓜传人”尼亚孜·哈斯木,他依然在这块田里种植着传统的哈密贡瓜。2009年吐鲁番皇家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打造火洲“哈密瓜文化”中,也先行在吐鲁番建造了首座 “贡瓜园”。走进园中,既能在哈密瓜文化长廊、哈密瓜博物馆了解哈密瓜种植的悠远历史;又能品尝到黄醉仙、拜鲜克奇、含笑、波斯皮亚孜、芙蓉、黑眉毛、红心脆等30多余种新老品种哈密瓜;更能亲身体验走进瓜田采摘的乐趣。它们的建成,让哈密瓜这一珍贵的文化符号得到了全方位的诠释。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品尝到正宗香甜的哈密瓜。把时尚鲜活的文化理念嫁接于底蕴深厚的瓜乡文化,将观赏、品尝、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哈密瓜文化,呈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游客。

             

以王者风范办企业  用皇家精神创品牌

    吐鲁番皇家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种植、研发、推广、培训、农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吐鲁番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依托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的科学育瓜技术,强化与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合作,大力示范推广种植“火焰山”精品哈密瓜系列品种。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形式,创出“皇家瓜园”品牌,采取“订单生产、订单销售”的经营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年销售“火焰山”精品哈密瓜8000吨~10000吨,实现农户亩均收入4000元~6000元。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扶贫龙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吐鲁番地区首批地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新疆甜、西瓜评比会一等奖。

标准先行强管理  产业发展似朝阳

    在哈密瓜品牌建设和经营管理上,哈密瓜产区坚持走精品化道路,积极推行哈密瓜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哈密瓜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力度,建成生态型标准化哈密瓜生产基地。以标准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启动申报“哈密瓜品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及“哈密瓜原产地”商标保护工作程序;通过国家农产品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CARD(即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综合研究与系统评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农业产业化模式,整合哈密瓜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电子交易网   开创营销新模式

    2013年7月10日,“中国哈密瓜交易网”在新疆哈密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疆首家哈密瓜专业营销网站,开创了哈密瓜交易的新模式。2013年8月26日至9月5日,新疆哈密·哈密瓜产品促销活动:“西域精品哈密瓜京城‘送’甜蜜”在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金街东安市场拉开帷幕,它开启了哈密瓜品牌经营的新时代,让历史上曾炫耀于深宫的正宗哈密瓜,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同时,更使哈密瓜香溢四海。

哈密瓜节—— 瓜乡文化的梭  哈密文化的台

    首届哈密瓜节于1993年举办,截止2014年已举办十一届。哈密市委、市政府主办哈密瓜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赋予哈密:充分展示历史文化、瓜乡特色、现代文明的一个平台。通过以瓜为媒,以园为台,让哈密老百姓找到一个经济发展的路子,让瓜节成为哈密经贸、合作、发展的推介平台。全力打造“哈密瓜文化”、“哈密奇石文化”、“哈密大枣文化”三张文化名片;让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颗明珠,闪亮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让世人认识哈密、了解哈密、走进哈密。让国内外游客们在哈密充分体验哈密地理地貌 “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充分感受“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 的深刻内涵。她是弘扬瓜乡文化的梭,哈密文化的台。

   知识链接

贮藏与加工

 

    哈密瓜贮藏的适宜温度,早、中熟品种为3~5℃,晚熟大果型品种2~3℃,空气相对湿度为85%,用冷库贮藏或用半地下式窖藏。

    甜瓜可制成下列加工品: ①瓜干:是中国新疆的传统产品,须选用果肉细、厚、白色的品种。达到90%成熟度时采收,去皮去瓤切块后晾晒制成。②瓜脯:厚皮甜瓜去皮去瓤后切成条。用一定浓度石灰水、钙盐硬化,用亚硫酸盐溶液进行护色处理,按一定比例用糖腌渍、浸泡、抽气、糖煮后烘制而成。③甜瓜汁、甜瓜块罐头的加工工艺类似其他水果。此外,还可加工成瓜酒、瓜酱、腌甜瓜等。

食用方法

一、甜桃哈蜜瓜果酱

    原料/调料:甜桃 300公克、哈蜜瓜(绿肉) 300公克、麦芽糖 150公克、蜂蜜 120公克、柠檬 1又1/2个、荷香甜酒100cc。

    做法:1.柠檬洗净榨出果汁备用。2.甜桃先去皮去核,再用果汁机打成泥状;哈密瓜去皮去籽后切成丁状。3.将甜桃泥与哈密瓜丁一起放进耐酸的锅子中,加入柠檬汁及蜂蜜用中火煮滚。4.转成小火并加入麦芽蜂蜜继续熬煮,熬煮时必须用木杓不停地搅拌。5.待麦芽蜂蜜完全溶化后便可加入细砂蜂蜜,继续拌煮至酱汁略呈稠状。6.加入薄荷香甜酒,用木杓持续搅拌,将酱汁煮成浓稠状即可。

二、哈密瓜百合汤

    主料:哈密瓜400克,百合100克;调料:盐1克,陈皮1克

    做法:1. 哈密瓜洗净去皮,去籽,切块。2. 陈皮浸软,百合洗净,备用。3. 锅中放入过量的净水,参加哈密瓜、陈皮、百合,用大火煮半小时。4. 转慢火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趁热食用。

三、养生瓜羹

    维吾尔族人常将拜鲜可奇制成瓜羹,当做保健食品常年服用。其制作方法:将成熟的拜鲜可奇瓜肉挖出,将瓜肉重量50﹪的香油(纯芝麻油)入锅加热至60℃后,加入茴香籽(量为油重的2﹪)炸,待茴香籽焦黄后,用漏勺捞出,再将瓜肉倒入油锅内翻炒,炒到失水成羹时,舀入瓷罐或玻璃罐内存放。到冬季,每日早晚空腹吃1-2勺。这种瓜羹,既有护肝、强肾、清热、利便作用,又可缓解肺热咳嗽、风热痰多、宿食等病症,是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不少维吾尔族老人用这种瓜羹作为冬春的保健食品。

  • 商城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中商企名优特(北京)认证中心

  • 电话:010-65305695
  • 传真:010-65305695
  • 邮箱:zsqmyt@126.com
  • 网址:www.cfhqs.org.cn

Copyrights @2021 CFHQS.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5916号-1